牙齒上的黑點點:令人喜愛又討厭的放線菌。

有種染色的型態是只在牙齒靠齒頸部或較無法與黏膜接觸的地方,有一點一點的黑點點。


與色素沈澱的染色不同,色素沈澱的染色型態通常發生在牙齒容易乾燥的位置,比如較內縮的下顎門牙,或是在放鬆時常露在外的門牙切端。就像放久了自然乾燥的茶杯,總是會有很難刷洗的茶垢一樣。

[輕微色素沉澱染色,很有趣的是,左上正中門齒是製作一年多的全瓷冠,真的完全不沾色]
[噴砂拋光過後]

這種染色通常是由 Actinomyces Naeslundii 放線菌屬代謝後產生的黑色的硫化鐵造成的。 容易附著在齒頸部,及琺瑯質的小凹洞內,不美觀,但不致病。 不過有時也會因為顏色太相近,造成齲齒診斷不易。 常見於幼童,不過偶爾也會在成年人身上發現。

通常臨床上問診的歸納,常見有中藥的服用、口服鐵滴劑。但無法找到相關的臨床研究證實與這些攝取物有關。

不過染色還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情 目前我的做法是請病患 1. 自費噴砂 2.換掉家裡所有的舊牙刷(包含已使用過的旅行組)及漱口杯 3.建議與原醫師討論是否改服用(膠囊型態)的科學中藥 或 其他種形式的鐵補充劑後,觀察噴砂後多久會長回,一但快長回到病人無法接受的量,就再過來重覆1+2的做法。 透過每次徹底清除口腔內的放線菌種,來爭取其他菌種在口腔內的生長環境。 要清除放線菌種的噴砂,與只處理牙齒美觀區域的色素去除方式不同,非常耗時,若有想要嘗試這種療法的病患務必要有心理準備。

目前操作了一段時間,效果都蠻好的,雖然無法徹底去除,不過大部分不會再長回到原本的量,或甚至也有觀察到放線菌仍在,但只剩下在不影響美觀的顎/舌側面有觀察到,形成了既不容易蛀牙,又不會不好看的完美結果。 也有參考過一些前輩們的經驗,大致上是請病患買研磨粒子含量較高的牙膏,來作物理性的去除。至於口服益生菌來改變口腔菌叢,也是一種可參考的做法,只是目前這類的商品多需在日本購買,本篇分享就不贅述了。 [以下是病患或病患家長神農嚐百草的推薦,可看作民間偏方,不代表本篇文章推薦,有興趣的可以參考]

Sato佐藤雅雪舒牙齦護理牙膏125g

Ora2 STAINCLEAR淨色無瑕牙膏(蜜桃薄荷) 140g
日本獅王固齒佳酵素亮白牙膏

貝蒂克潔牙粉(這個我真的不推薦,太粗了)

希望大家都能夠擁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及不易蛀牙的口腔環境。

延伸閱讀:
【黃瑽寧醫師專欄】小孩牙齒黑黑,不見得是蛀牙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71420
Dental stains
https://www.slideshare.net/shabeelpn/dental-stains?fbclid=IwZXh0bgNhZW0CMTEAAR0i0BafhamujTA1KA79aVnOfVcJZpjY2jOJJT35A92WcpSVrpIZhCxHfCo_aem_AWs52XLtlnkXEIa1OexQanu3pgxLVDf9ohhJ64qVbSqsApSoPKbnhLazfdTIEVqDwtrbsvpT8upmmK4JCmJvmqbz

Dental hygiene, theory and practice. 3rd edition:

參考資料來源:
http://www.drrenginnalbantoglu.com/en/detay.asp?id=93&black-stain-on-teeth&fbclid=IwZXh0bgNhZW0CMTEAAR0l8WiV79esRH3DeCkIOccSHcR2YeDNr7wU-2r8lHxOBHdax7NADcow-84_aem_AWtFjYIrgjV4vkRKzfJ2-zdgyWjh-LkYHSamuhGsSO3i3uvYgFLh5TwtgFpjyxqIPuU4XjpdxeuajmUOs5MfE36f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系統性的4+2R飲食控制法 個人心得感想

系統性的4+2R飲食控制法 寫在畢業2年後

案例分享 - 定期檢查的重要性。